有人说:90后、00后员工个性强,不喜欢被人“教育”;对话语权要求高,不喜欢被控制;追求自由,不想被束缚;不喜欢被管理;注重自我价值实现,不能忍受工作内容与自身期待的差距……导致其无法适应工作,频频离职,在一家公司只能干到七个月。其实这些家庭条件比较优越、没吃过苦受过穷、文化素质相对较高、个性张扬独特的年轻人,更加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可由于缺乏吃苦精神、承压能力弱、遇挫易退缩,成为许多企业的“管理之痛”。但凡事皆有例外,企业里也有许多90后员工,他们懂得责任担当,吃苦耐劳,忠于岗位,积极上进,勤奋钻研,成为了公司的中坚与新锐。湘冶机加车间的喻斌就是其中之一。
90后是父母与长辈们的“掌中宝”,喻斌也不例外。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、爸爸妈妈、妹妹,构成了他的主要家庭关系。还在读书的时候,父亲就为他买了住房,后又做了精装修,一家人从乡下走进热闹繁华的城市,过上了许多人羡慕的“城里人”的生活。
喻斌出生于1990年,属于年龄最大的90后。16岁那年,在一所中专学校读了一年之后,他忽然对学习和所学专业失去了兴趣。据他介绍:他当时最想做的事情还是创业当老板。他先在武汉的一家酒店做迎宾,虽然有时也能拿到一些客人的小费,工作也轻松,但他认为在酒店做服务生没什么发展前途,于是他换了一个工作,在一家蛋糕店学做西点,很快他又对这种又甜又腻的点心十分“感冒”:只要闻到空气中飘散着蛋糕的香味,他就头晕。就这样,不到一年他就换了两份工作,没混出名堂也没存几个钱,他的故事与许多90后的经历大同小异。可通过这一年的打工,喻斌深深明白:书到用时方恨少,事非经过不知难。世上没有一步登天的成功,凡事都要从基础做起,成功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。2007年2月6日,春节刚过完,喻斌在湘冶公司员工的介绍下,第一次进入工厂打工。
从2007至2022,15年的时光说长不长、说短亦不短。喻斌回忆说:当时我只想进工厂学技术,掌握几门技术,做一个既专业又多能的人,以便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。
在质检处,喻斌做了两年,上司周雄贤教给他许多专业知识,质检员殷慧教会他如何使用各种量具;在售后部,他先做了半年,上司饶亚平手把手教会他许多专业知识,并教他怎样与人沟通,教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方式;在筒体车间,他做了三四年,学会了撑校、圆筒、电焊 、氧割等技能;在装配车间,他做了三四年,熟练掌握了钳工技术;后因他工作表现优异、技术也有较大提升,能够独当一面,他又被公司安排到售后部做了两三年的售后,足迹跑遍了湘、鄂、川、鲁、滇、闽、豫、陕、冀等大半个中国;2019年底,他想到机加车间学技术,得到了刘美林总经理的支持,于是他又在老厂机加车间操作摇臂钻床钻孔两年多……在湘冶的15年里,公司教会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两样东西——谋生的技能和为人处世的经验,让他从一个年少轻狂、浅尝辄止的少年,变成一位成熟稳重、上进有为的青年。
在湘冶的15年,他认识到了“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”,自觉地把每月个人收入与公司利益联系起来,不再一味地求快,而是求准、求精,质量稳步提升,还获得了“2021年度劳动积极分子”称号。在每天的上班中,他热爱学习,不懂就问,对于疑难问题,他总是虚心向上司和同事请教,还经常自愿加班,配合产品的出货。在生产车间不断钻研技术的同时,他也不断提升着自身的技能、工作能力、沟通能力,力求不断改变自我、挑战自我、实现人生的价值,提高生活的质量,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。工作之余,他也坚持发展自己的爱好:钓鱼、自驾游、坚持读一些正能量的书(如卡耐基《成功学》系列、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),坚持体育锻炼(慢跑、健步、球类运动都是他的最爱)。
“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,再难再累也要顶上”,喻斌说。据他回忆:2010年作为售后人员,他出差到福建某钢铁企业对一台筒体混料机进行抢修,带齐装备和工具,他早上七点进入车间,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(原厂方评估须3天完工),至第二天上午11点终于完成任务,为客户方争取了宝贵的生产时间,这种连续高强度奋战、吃睡全在一线、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工作作风,获得了客户的好评。今年3月份生产6米造球机时,为了赶进度,他任劳任怨地连续加班钻孔,3月份累计加班68小时。经过大家齐心协力,这台出口印度尼西亚的大型设备于4月份顺利出货。当听到设备按交期出厂的消息,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……
喻斌作为一名90后员工,他的工作能力、管理潜质、技术水平、个人素养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,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平台。经公司领导层研究决定:自2022年8月11日起,喻斌晋升机加车间副主任一职,全面管理机加车间事务。新的角色、新的机遇、新的挑战,AG·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期待他在车间管理的岗位上,再接再厉,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绩!